關鍵信息速覽
1、據(jù)估計,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5億,預計2050年將增至13億。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P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
2、該研究通過系統(tǒng)綜述與薈萃分析,評估脊髓電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與傳統(tǒng)最佳藥物治療(Best Medical Therapy, BMT)在PDN管理中的療效差異;
3、依據(jù)PRISMA指南,系統(tǒng)性檢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及Cochrane CENTRAL數(shù)據(jù)庫,共納入9項臨床研究(407例患者);
4、SCS組疼痛緩解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BMT組,并且SCS組可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高頻SCS(10 kHz)療效更優(yōu),SCS可作為難治性PDN患者的非藥物替代治療方案。
前言
糖尿病是一種以胰島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全球患病率持續(xù)攀升。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P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表現(xiàn)為對稱性肢體遠端疼痛、麻木及感覺異常,常呈進行性加重。盡管約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PDN,但仍有近40%的患者未接受規(guī)范治療。
目前PDN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包括加巴噴丁、度洛西汀及阿片類藥物等。然而,藥物治療存在療效不足、副作用顯著及長期依從性差等問題。近年來,神經調控技術(如SCS)因其微創(chuàng)、可逆及可調節(jié)的特點,逐漸成為PDN的重要治療選擇。
研究方案
根據(jù)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指南的首選報告項目,對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CENTRAL數(shù)據(jù)庫進行了系統(tǒng)搜索,截至2023年12月1日,并于2025年1月2日更新。使用Microsoft Excel進行數(shù)據(jù)提取,并進行質量評估使用Cochrane的偏倚風險2.0和ROBINS-1工具進行。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軟件(英國倫敦Cochrane協(xié)作網)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異質性評估。
結果
共納入9項研究(6項RCT、3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總樣本量407例(SCS組270例,BMT組137例)。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隨訪時間3-24個月。
1疼痛強度分析
雙臂研究(SCS vs BMT):
?在為期六個月的三項研究中,比較脊髓電刺激SCS(n=175)和BMT(n=137)的雙臂分析顯示:SCS組疼痛強度顯著低于BMT組(MD: ?4.82, 95% CI: [?6.42, ?3.22], p<0.00001),總體MD為-4.82,表明與BMT相比,接受SCS治療的患者疼痛評分平均降低了近5分,顯示出臨床意義的疼痛緩解,通過進行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顯著的異質性(I2=64%,p=0.06)。
亞組分析顯示:10kHz無感覺異常脊髓電刺激比基于傳統(tǒng)低頻感覺異常的脊髓電刺激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MD: ?5.80 vs ?3.99)
單臂研究(SCS組內):
基于刺激頻率的亞組分析共納入215名患者,與基線相比,脊髓電刺激后其疼痛強度均有顯著緩解(MD:-4.356,95%CI:[-5.316,-3.396],p<0.001)。
亞組分析顯示:基于傳統(tǒng)低頻感覺異常的脊髓電刺激,與基線相比疼痛強度顯著緩解(MD:-4.176,95%CI:[-4.865,-3.486],p<0.001),該亞組中未觀察到異質性(I2=0%,p=0.844);10kHz無感覺異常脊髓電刺激,與基線相比疼痛強度顯著緩解(MD:-4.581,95%CI:[-6.376,-2.785],p<0.001),且緩解強度高于傳統(tǒng)低頻刺激,該亞組中觀察到明顯的異質性(I2=83.12%,p=0.003)。
2治療有效率(疼痛緩解≥50%)
雙臂研究(SCS vs BMT)
隨訪6個月,共納入三項研究比較了脊髓電刺激SCS組(n=149)和BMT組(n=127)的雙臂分析顯示:SCS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BMT組(RD: 0.59, 95% CI: [0.33, 0.85], p<0.00001)。
亞組分析顯示:10kHz無感覺異常脊髓電刺激,顯著有效率高于BMT組(RD:0.80,95%CI:[0.71,0.88],p<0.00001),并且顯著高于基于傳統(tǒng)低頻感覺異常的脊髓電刺激(p=0.01),表明10kHz超高頻脊髓電刺激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緩解。
單臂研究(SCS組內):
共納入六項研究進行單臂分析(n=180),隨訪6個月時,結果顯示:SCS電刺激整體有效率為65%(95%CI:[49%,81%])。
亞組分析顯示:基于傳統(tǒng)低頻感覺異常的脊髓電刺激有效率為58.4%(95%Cl:[48.6%,68.2%]);10kHz無感覺異常脊髓電刺激的有效率更高,達到85.1%(95%Cl:[77.6%,92.5%])。
3生活質量評估
EQ-5D(效用指數(shù)):共納入兩項研究,隨訪6個月,比較脊髓電刺激SCS(n=110)和BMT(n=110)的雙臂研究顯示:SCS組顯著優(yōu)于BMT組(MD:0.16,95%CI:[0.10,0.23],p<0.00001)。
EQ-5D(自評健康評分):共納入三項研究,隨訪6個月,比較脊髓電刺激SCS(n=150)和BMT(n=130)的雙臂研究顯示:SCS組的EQ-5D自評健康狀況顯著優(yōu)于BMT組(MD:15.29,95%CI:[4.51,26.07],p=0.005)。
疼痛強度:共納入四項研究(n=179),隨訪時間3-24個月,脊髓電刺激后相較于基線VAS評分顯著改善(p<0.01)。同樣,在針對白天和夜間疼痛NRS評分測量的三項研究中(n=82),相較于基線脊髓電刺激組均有顯著改善(p<0.01)。
PGIC評分(疼痛和睡眠):在三項隨訪時長不一的研究中(共納入103例患者),針對疼痛和睡眠的PGIC(患者整體印象變化量表)評估顯示,患者報告的平均改善率介于60%至90%之間。
治療有效率(疼痛緩解≥50%視為有效):在六項涉及237例患者的研究中,不同隨訪時間節(jié)點,SCS治療有效率介于60%至90%。
結論
該項薈萃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表明脊髓電刺激(尤其是10kHz超高頻SCS)是治療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有效手段,可顯著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10kHz超高頻SCS因其更優(yōu)的療效表現(xiàn),可作為優(yōu)選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Abbas A, Abouelmagd M, El-Moslemani M, Diaa A, Samir A, Ellabban MH, Bakr A, Taha AM, Hefnawy MT, El Din Moawad MH, Abo-Elnour DE, Hussein A, Awad H, Rashad A, Negida A, Raslan AM.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in Managing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modulation. 2025 Mar 6:S1094-7159(25)00029-7. doi: 10.1016/j.neurom.2025.01.01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