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28日是“第十八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關愛日”的宣傳主題確定為“關注癲癇共病”(Pay Attention To The Comorbidities of Epilespy)。??
??
癲癇共患病又稱共病、合病或者同病,是指患者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這些疾病分別達到各自的診斷標準。某些共患的疾病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內在機制,且不同疾病之間難分主次、相互影響,成為癲癇的共患病。癲癇共患病在臨床上較易誤診,因此,充分認識癲癇共患病的臨床特點,制定合理的癲癇與共患病的治療原則,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癲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癲癇共患病分類
癲癇共患病基本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神經共患?。?/span>
包括我們常見的認知損傷、語言損傷、偏頭痛和頭痛、睡眠障礙等。
精神共患?。?/span>
這類共病容易被忽視,包括抑郁癥、自閉癥、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心境障礙、行為障礙、抽動障礙等。
軀體共患?。?/span>
如身高發(fā)育遲緩、甲狀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征、體重改變、血脂異常等。
迷走神經刺激(VNS)
治療癲癇共患病
01
抑郁和焦慮癥
有一部分的癲癇患者會共患抑郁癥,且發(fā)作的概率通常高于一般人群,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常常伴有自殺、自殘等傾向。
2005年,FDA批準了VNS用于難治性抑郁的輔助治療。最初就是在使用VNS的癲癇患者中發(fā)現其具有改善情緒的作用。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研究來支持VNS在抑郁癥中的療效。截至2020年1月,有研究對PubMed、Medline、Scopus和GoogleScholar進行了全面檢索,所有關于迷走神經刺激術(VNS)治療癲癇患者抑郁癥狀評估的研究均被納入[1]?;仡櫺匝芯繌娏冶砻鳎琕NS可改善耐藥性癲癇患者的抑郁癥狀,并且除抗抑郁效果之外,其從根本上解決了抗抑郁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問題,并且與其他物理治療不同,沒有有害的認知影響。
02
偏頭痛
偏頭痛為癲癇共病中最常見的病種,偏頭痛和癲癇兩種疾病有著很多的共同誘因,如強光刺激、過度勞累、失眠焦慮等。
2018年,無創(chuàng)VNS被FDA批準用于偏頭痛,2019年被批準用于叢集性頭痛。最近,FDA批準將無創(chuàng)VNS設備用于12-17歲的偏頭痛兒童。研究發(fā)現,通過VNS治療頭痛的患者,其大腦中的某些區(qū)域在fMRI掃描中表現出特定的活動模式。這些活動模式可能代表了頭痛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即與頭痛發(fā)生和發(fā)展相關的特定神經信號或腦部結構。例如,某些腦部區(qū)域在頭痛患者中可能表現出異常的激活或抑制,而VNS可能通過調節(jié)這些區(qū)域的活動來減輕頭痛癥狀[2]。
03
睡眠障礙
癲癇患者中睡眠障礙患病率為28-56%,較普通人群高2倍。癲癇發(fā)作可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及睡眠結構紊亂,抗癲癇藥物對睡眠也有一定影響,睡眠不足及睡眠剝奪又可誘發(fā)癲癇發(fā)作及癇性放電。
VNS在治療睡眠障礙方面的應用,主要基于其能夠調節(jié)大腦活動和改善神經遞質的傳遞。相關研究表明,無創(chuàng)迷走神經刺激可緩解失眠癥狀,同時又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
04
認知功能障礙
未用抗癲癇藥物的新診斷的癲癇患者,已有明確的認知功能方面的損害,包括詞語學習能力、言語記憶、情景記憶、記憶策略、言語命名、視覺搜索能力及精神運動速度等方面的減退,其中以詞語延遲回憶的損害最為顯著。
有幾項研究強調了VNS對健康志愿者以及癲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的認知和記憶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短期和長期應用VNS后,VNS可以根據非癡呆患者的刺激方案來調節(jié)不同類型的記憶[3]。
總 結
迷走神經刺激治療(VNS)是通過刺激一側頸部迷走神經,打破神經元異常同步化電活動網絡,影響腦內神經遞質系統(tǒng),影響腦內微環(huán)境,誘導和增強大腦可塑性等多種方式抑制癲癇發(fā)作。大量研究已充分證實VNS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對于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約55%~65%患者的癲癇發(fā)作可以減少約50%,約6%~11%患者的癲癇發(fā)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除降低發(fā)作頻率外,VNS還可能減輕癲癇發(fā)作的嚴重程度和縮短發(fā)作持續(xù)時間。
癲癇的共病是癲癇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負擔,VNS可從認知、情緒、記憶力等多方面改善癲癇共患病癥狀,并較大幅度降低癲癇意外猝死風險。
[1] Assenza, G., Tombini, M., Lanzone, J. et al.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in epilepsy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l Sci. 2020, 41,3075-3084.
[2] Venkatakrishnan, Srikanta; Thomas, Pravinb.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headache.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 2023, 36, 603-608.
[3].A. Broncel, R. Bocian, P. K?os-Wojtczak, K. Kulbat-Warycha, J. Konopacki,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as a promising tool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disorders,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20, 155, 37-47.